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正文
当前栏目: 工作动态

医路研行,药践初心——中医药科学院“研行先锋”实践团第四日纪实:医路研行践初心,产教融合促发展

发布时间:   2025年07月08日 21:11

本网讯(图/文 张贝贝 邱树旋)7月8日,中医药科学院"研行先锋"社会实践团前往焦作市福瑞堂开展产教融合实践学习活动。通过企业参观、基地考察、专题党课等形式,深入了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,强化专业使命担当。

走进企业:探秘现代中药生产

在福瑞堂工作人员的引领下,实践团首先参观了中药材前处理车间。在这里,成员们了解到,中药材前处理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,包括净制、切制、干燥、炮制等步骤。随后,实践团来到中药饮片贮藏区域。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中药饮片的贮藏条件及质量控制要点,只有严格把控贮藏条件,才能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稳定,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。在原辅料库,成员们看到了种类繁多的中药材和辅料。原辅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,因此,对每一批次的原辅料都要进行严格检验,包括外观、性状、含量测定等项目。最后,实践团参观了香丹注射液的生产车间。香丹注射液由丹参和降香提取制成,具有活血化瘀、理气止痛的功效。在生产过程中,严格监控环境的洁净度和各项参数,确保产品无菌、无热原,符合质量标准。

深入田间:感悟道地药材本真

下午,实践团转赴怀山药种植基地,在黄土高原与黄河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,触摸道地药材的生长密码。同学们蹲身田间体验采挖,发现道地怀山药茎蔓更纤细,叶片小而厚实,光合效率高,有利于养分向根部积累。道地怀山药植株表现为"茎细叶小、根深果少"的野生适应性特征,与非道地品种的"茎粗叶大、根浅果多"的人工选育特征形成鲜明对比。这些差异反映了道地药材对原产地生态环境的长期适应,也是其药用价值优越性的生物学基础。2024级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张贝贝若有所思:"原来'药材好,药才好'的背后,是每一寸土壤的精心呵护。

思想淬炼:党课引领成长

晚间,实践团在驻地召开专题学习会。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君颖老师以"中医药人的时代使命"为题,结合当日实践讲授党课:"从怀地黄种植的'顺时取宜',到制剂生产的'精准可控',体现的正是中医药'天人合一'与'精益求精'的辩证统一。"她引用《本草品汇精要》"地道者,性之专,力之厚也"的论述,阐释道地药材背后的生态智慧与文化基因。讨论环节中,邱树旋同学结合香丹注射液研发历程发言:"当丹参的脂溶性成分与水溶性成分通过现代制剂技术实现协同作用,我看到了'整体观念'在新药研发中的创造性转化。"这场跨越田间与车间的思想碰撞,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:中医药创新既要像怀地黄扎根大地般坚守传统根基,又要如现代制剂技术般勇攀科技高峰。

此次实践构建起"药材种植-饮片炮制-制剂生产-质量控制"的全链条认知体系。实践团成员表示,将带着在焦作收获的"道地基因"与"创新密码",在未来研究中既传承"药者,医之司命"的职业操守,又践行"科技赋能传统"的时代使命,让中医药这一民族瑰宝在产教融合中焕发新生机。

(编辑 王胜超;审核 王楠斐)